警察工作没有激情只会越来越劳累
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361名人民警察因公牺牲,6234人因公负伤。因劳累过度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公安民警有246人,占了所有牺牲民警总数的近7成。有1820名民警因长期高强度积劳成疾患职业重病身故,因公牺牲民警平均年龄43.5岁。
从警20年了,从一个毛头小子磨砺为了一位淡定大叔,头发白了,身体坏了,但入警时的热情没变,曾经的执着没变,可是,法律越来越懂了,经验越来越多了,而我却感觉越来越累了。
我知道我比不上清洁工人辛苦,我知道我比不上新疆同行危险,可是我却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是我老了吗?不是,我依然像小伙子一样打拼。是我倦了吗?没有,我仍旧强迫症般的想破获所有案件。为何我却感觉越来越累了?
一、执勤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
我刚上班那会儿,没记得有那么多勤务,无论男女老幼、老弱病残全所一起上的勤务更是少之又少,而如今,好像随意来个勤务就是一级警卫,就是全派出所全员参与。
1、预防性执勤越来越多了
不管哪个部门得到什么消息:将会在某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比如非法聚集等),警察都要像真发生了一样提前站岗。其实我不反对这种预防性执勤,但是这种99%都不会发生任何问题的勤务,警察却要严阵以待的踏踏实实在户外站一天,期间得不到任何休息。偶尔1%的问题真发生了,警察也不是雷厉风行的将人群立即带离,而是像居委会大妈一样做工作劝离,毫无任何震慑,毫无任何处罚。结果导致类似的事件,成了聚集群众来了劝,劝了走,走了再来,来了再劝的无限循环的死结。有些上级部门怕出事不敢担责,没有不安排执勤的担当,更没有敢于处罚群体性事件的魄力,只得苦了一线警察,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3、商业性执勤越来越多了
近些年来国外利用商演发动暴恐袭击的越来越多,中国在暴力恐怖事件的防范上是一枝独秀的,但在国内却因人口众多,发生过商演踩踏事故。能彻底防止暴恐事件和踩踏事故的唯一方法就是禁止商演,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无法禁止商演,就只能动用大量的警力去为商演执勤,分解责任,即使商演的规模只有几千人,即使某些商演的明星骂警察滚出去,警察依然要忍辱负重的维持秩序和安全警卫。
4、推责性执勤越来越多了
还有更多的勤务因为太过重要或不能有一点的闪失,一线被安排执勤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基层所队老弱病残一起上,同时,执勤不仅细化执勤区域,还层层签订责任状。签责任状和细化区域,不过是分解责任,在一旦出现问题后,一线警察都是某些地方领导的责任的第一缓冲区。有些执勤岗位的安排实在没有必要,甚至有些勤务的安排都没有必要,但因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问题,所以执勤岗位密了又密,执勤人员加了又加,而督察部门更是在凌晨三四点钟睡了一觉之后,来检查这些彻夜不眠的一线执勤点。
二、警情越来越多、反馈越来越繁琐。
我刚上班那会儿是没有这么多警情的,群众从内心就认为打不开门、买亏了退货都不是警察该管的事。我刚上班那会儿警情处理也是没有如此繁琐的,那时虽然是电话派警,但出警民警都会将每一个警情详细反馈给派警中心,基层的民警语言汇报,派警中心的民警认真记录,分工合作,甚是和谐。
而现在,真正的属于警察管辖的警情没有几个,上树抓猫、下河救狗的警情被源源不断派来,尽管三番五次的强调接警台不再受理“非警务活动”,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线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一个省会级城市,每年的接警量都是几百万起,而这几百万起警情,都是由派出所民警一一去化解的。报警60%以上都是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纠纷和其他无效警情,面对谁都不是敌人的人民内部矛盾,只能急不得、燥不得,只能像警察做错了什么似的两头说好话尽心调解,累脑累心,每出完一个警,就觉得自己离警察这个职业又远了一些,离居委会大妈的身份又近了一些。
现在的接警台也更加规范,规范的有些不实用,规范的有些太繁琐。电脑打印的接警单,电脑上要填写反馈,纸质的单子也要填写反馈,甚至有些重大的还要电话再反馈、邮箱再反馈、手机短信再反馈······一线警察本来出警已经够累的了,而这些重复劳动还必须出警民警、辅警去做,让他们累完身体再累心!甚至经常出现出警五分钟,反馈半小时的本末倒置。
舆论导向越来越多元化,警情处置也是越来越复杂,以前敢说的话,现在都不敢说了;以前敢做的决定现在都不敢做了,越来越多担当的教训,只会让出警民警在心里默念:警察不是万能的,对不住了,我也是为了保住饭碗。可以调解的小纠纷因为害怕被炒作“不合法”,只能依法行事,该劝去法院的去法院,该劝去工商的去工商。在战战兢兢出警的同时,还要反复考虑哪一个动作或哪一段言语可能会被人掐头去尾的炒作,还要反复考虑嫌疑人逃跑要不要追,对方袭警要不要制服,追到什么程度、制服到哪个阶段······
很多人说,出警拼的不是勇气,是运气,话虽有些过,但一线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增加自己的运气值,法宝就是,态度软一点、心态好一点、武力减一点,较真少一点。这一天的警出下来,精神紧张的就像在几百米的高空走了一天无安全保护的钢丝!
三、报表越来越多,越来越事无巨细。
很多上级部门但凡要数字,从不去下基层调研,只管向基层伸手,而且很多数字就是上周才刚刚统计过的!精神病人要摸底,印刷旅业要统计,消防检查要拍照,犬类管理要信息等等等等。治安民警忙着处理案件,社区民警和内勤民警不是在报表就是在完成报表的路上。然而,令人心寒的是,这些数字活着的意义就只是在一些表中,不仅下次统计的时候会再找你要一次,而且表报了无数次、隐患整改意见报了无数次,有些问题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改变,因为公安的权限是有限的,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框架中,单凭公安一家,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同时,每新成立一个部门,就要再多伸一只要报表的手,以往有的旧部门,为了缓解审美疲劳,又会变着花样的再改良一些报表,这些报表是有用的没用都会事无巨细。看着年轻的内勤小妹,憔悴的面容上写着:我的世界没有诗和远方,只有Word和Excel。
四、案件越来越多,处理越来越复杂。
法律刑期越改越轻,证据规格越来越严,办案成本越来越高、犯罪成本越来越低,对法律的不敬畏,让越来越多的“坏蛋”敢于铤而走险。而那些在违法犯罪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司机”,早已摸清了公安机关的弱点和命门,抓不住是赚的,抓住了,“零口供”、“吃异物”、“装死”、“自残”玩的样样精通,让一线民警敢怒不敢言,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越来越猖狂的反复犯罪,导致发案率越来越高,案件越积越多。
我刚上班那会儿,处理一个人需要三四份笔录,两三张程序文书,而现在越来越注重程序正义,甚至一个案卷只有两份笔录,却有几十张程序文书。
受害人给公安机关准备了一页纸的证据,以前签个名按个手印就可以了,现在要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提取笔录、接受证据清单以证明证据来源的合法性。行政案件制作的笔录,刑事案件不做证据,需要把原笔录再找当事人再重新记录一遍,一模一样的笔录,办案民警费事劳神的把当事人找来,满满几页纸的重复制作一比笔录,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换个笔录头。这种做法是不是太教条了,是不是太浪费司法资源了?
检察院和法院都是有自行侦查的权力的,而往往案卷诉讼到了检察院或法院时,有需要简单补查的内容,两个部门都会推到公安机关。我曾经就接到过法院的通知,让公安机关出具一个开庭期间找不到某某人的一行字的证明并加盖派出所的公章。谁都知道,这不是一张普通的证明,只是一个不愿担当而把责任扔给基层派出所的扯皮文书。
五、形式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
过去,对户籍前台的民警穿制服的要求不是太严格,每次我去户籍室的时候,总是记得她们和来办事的群众有说有笑的。现在不仅天天要求穿制服、不苟言笑,还要盘头,还要淡妆,还要有饮水机、老花镜、无线WiFi。当我们天天喝着烧开的自来水、开着自己的流量在手机的微信群内报送各种信息时,不免有些心生嫉妒,而户籍前台的老花镜、印泥、签字笔更是一月七八个的丢,丢了还必须立即补全,不然就要扣分。
过去户口办不了的就是办不了,能变通的户籍警也会帮着想办法找上级协调;现在户口办不了的真不敢说哪个办不了,要求越来越严苛的上级主管部门,却在面对群众投诉时,却“礼让三分”,要么让派出所负责给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要么会破例“特事特办”,上级部门回避矛盾的隐形人和不愿“麻烦粘身”的老好人,让我看到坚持原则的户籍室的女警经常被群众骂哭。每天都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哭哭啼啼回家来”,心能不累吗?
不仅是前台,派出所的值班室,困了不能躺着、歪着、斜着,不困不能玩手机、看电影、吃零食,不仅要正襟危坐,还要有专门的披红挂绿的引导员。值班就是来享受“高压”的,哪怕保证不耽误出警,也不要妄图用任何放松来排解压力,并且每天都会有监控头的抓拍通报。天天生活在死气沉沉的高压锅里,心能不累吗?
每个派出所都有警务公开栏,每一名民警的姓名、照片和手机号码都被天天挂在墙上展示,有好几次我因去看守所提讯嫌疑人需要上交手机,导致没有及时接听群众的电话而被投诉。群众电话打过来,不管你是不是因为抓人没有接听,不管你是不是因为提讯不能接听,不管你是不是因为三天没合眼无力接听,都会一个投诉打过去;而让我更累的是,上级部门不管你为什么没有接听,不及时接群众电话就要扣分,就是漠视群众疾苦的思想作风问题,要批评,要写检查。哪怕是一个机器人,也有要充电的时候,而在有些上级部门眼中,则要求一线警察必须是一个“电量常满”的钢铁侠!
六、一线警察“越跑越少”,基层派出所“有效警力不足”
因为目前派出所工作的严酷性,越来越多的年轻派出所民警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调离基层,而新毕业及新招聘的新警更是提前拒绝了派出所的橄榄枝,目前基层派出所民警年龄结构和数量与机关形成巨大反差,一般基层派出所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很多工作了尽20年的派出所民警,在20年前是派出所最年轻的民警,在20年后仍然是最年轻的民警,55岁以上还在出警办案的民警不足为奇。
也有很多地方部门为了应付中央“充实基层”的检查,将机关或业务大队中年纪较大的民警分流给基层派出所,牢牢攥着自己单位的“小鲜肉”不放手,甚至继续以警力分流缺少人手为由争抢应届毕业生。部分“下派锻炼”的机关警力,更是因为工资福利、人事关系、考核评定都在原单位,始终认为自己是待不长的“临时工”,不学业务,不干工作,天天细数重回机关的日子。因此,看似有的派出所人员众多,其实都是“老弱病残”,无生机无活力,一线派出所并不是警力不足,而是“有效警力不足”。
总之一句话:好看的不实用、实用的不好看。当部分上级机关在制定和执行措施都在忙于脱责和追求看上去很美的务虚的时候,不仅人民群众不满意,基层民警也会越来越累!
一线警察虽牢骚颇多,但在大是大非上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身份,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他们都在努力坚持、砥砺前行。有牢骚,是因为他们还爱这个职业,还想这个行业越来越好。每当看到那些上一秒还在发着牢骚,下一秒有警立即出发的一线民警,我不禁想到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我是警察,我有我的责任!
从警20年了,从一个毛头小子磨砺为了一位淡定大叔,头发白了,身体坏了,但入警时的热情没变,曾经的执着没变,可是,法律越来越懂了,经验越来越多了,而我却感觉越来越累了。
我知道我比不上清洁工人辛苦,我知道我比不上新疆同行危险,可是我却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是我老了吗?不是,我依然像小伙子一样打拼。是我倦了吗?没有,我仍旧强迫症般的想破获所有案件。为何我却感觉越来越累了?
一、执勤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
我刚上班那会儿,没记得有那么多勤务,无论男女老幼、老弱病残全所一起上的勤务更是少之又少,而如今,好像随意来个勤务就是一级警卫,就是全派出所全员参与。
1、预防性执勤越来越多了
不管哪个部门得到什么消息:将会在某个地方发生什么事(比如非法聚集等),警察都要像真发生了一样提前站岗。其实我不反对这种预防性执勤,但是这种99%都不会发生任何问题的勤务,警察却要严阵以待的踏踏实实在户外站一天,期间得不到任何休息。偶尔1%的问题真发生了,警察也不是雷厉风行的将人群立即带离,而是像居委会大妈一样做工作劝离,毫无任何震慑,毫无任何处罚。结果导致类似的事件,成了聚集群众来了劝,劝了走,走了再来,来了再劝的无限循环的死结。有些上级部门怕出事不敢担责,没有不安排执勤的担当,更没有敢于处罚群体性事件的魄力,只得苦了一线警察,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2、壮胆性执勤越来越多了
3、商业性执勤越来越多了
近些年来国外利用商演发动暴恐袭击的越来越多,中国在暴力恐怖事件的防范上是一枝独秀的,但在国内却因人口众多,发生过商演踩踏事故。能彻底防止暴恐事件和踩踏事故的唯一方法就是禁止商演,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无法禁止商演,就只能动用大量的警力去为商演执勤,分解责任,即使商演的规模只有几千人,即使某些商演的明星骂警察滚出去,警察依然要忍辱负重的维持秩序和安全警卫。
4、推责性执勤越来越多了
还有更多的勤务因为太过重要或不能有一点的闪失,一线被安排执勤的人数越来越多,导致基层所队老弱病残一起上,同时,执勤不仅细化执勤区域,还层层签订责任状。签责任状和细化区域,不过是分解责任,在一旦出现问题后,一线警察都是某些地方领导的责任的第一缓冲区。有些执勤岗位的安排实在没有必要,甚至有些勤务的安排都没有必要,但因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发生问题,所以执勤岗位密了又密,执勤人员加了又加,而督察部门更是在凌晨三四点钟睡了一觉之后,来检查这些彻夜不眠的一线执勤点。
二、警情越来越多、反馈越来越繁琐。
我刚上班那会儿是没有这么多警情的,群众从内心就认为打不开门、买亏了退货都不是警察该管的事。我刚上班那会儿警情处理也是没有如此繁琐的,那时虽然是电话派警,但出警民警都会将每一个警情详细反馈给派警中心,基层的民警语言汇报,派警中心的民警认真记录,分工合作,甚是和谐。
而现在,真正的属于警察管辖的警情没有几个,上树抓猫、下河救狗的警情被源源不断派来,尽管三番五次的强调接警台不再受理“非警务活动”,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一线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一个省会级城市,每年的接警量都是几百万起,而这几百万起警情,都是由派出所民警一一去化解的。报警60%以上都是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纠纷和其他无效警情,面对谁都不是敌人的人民内部矛盾,只能急不得、燥不得,只能像警察做错了什么似的两头说好话尽心调解,累脑累心,每出完一个警,就觉得自己离警察这个职业又远了一些,离居委会大妈的身份又近了一些。
现在的接警台也更加规范,规范的有些不实用,规范的有些太繁琐。电脑打印的接警单,电脑上要填写反馈,纸质的单子也要填写反馈,甚至有些重大的还要电话再反馈、邮箱再反馈、手机短信再反馈······一线警察本来出警已经够累的了,而这些重复劳动还必须出警民警、辅警去做,让他们累完身体再累心!甚至经常出现出警五分钟,反馈半小时的本末倒置。
舆论导向越来越多元化,警情处置也是越来越复杂,以前敢说的话,现在都不敢说了;以前敢做的决定现在都不敢做了,越来越多担当的教训,只会让出警民警在心里默念:警察不是万能的,对不住了,我也是为了保住饭碗。可以调解的小纠纷因为害怕被炒作“不合法”,只能依法行事,该劝去法院的去法院,该劝去工商的去工商。在战战兢兢出警的同时,还要反复考虑哪一个动作或哪一段言语可能会被人掐头去尾的炒作,还要反复考虑嫌疑人逃跑要不要追,对方袭警要不要制服,追到什么程度、制服到哪个阶段······
很多人说,出警拼的不是勇气,是运气,话虽有些过,但一线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增加自己的运气值,法宝就是,态度软一点、心态好一点、武力减一点,较真少一点。这一天的警出下来,精神紧张的就像在几百米的高空走了一天无安全保护的钢丝!
三、报表越来越多,越来越事无巨细。
很多上级部门但凡要数字,从不去下基层调研,只管向基层伸手,而且很多数字就是上周才刚刚统计过的!精神病人要摸底,印刷旅业要统计,消防检查要拍照,犬类管理要信息等等等等。治安民警忙着处理案件,社区民警和内勤民警不是在报表就是在完成报表的路上。然而,令人心寒的是,这些数字活着的意义就只是在一些表中,不仅下次统计的时候会再找你要一次,而且表报了无数次、隐患整改意见报了无数次,有些问题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改变,因为公安的权限是有限的,在依法治国的前提下,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框架中,单凭公安一家,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同时,每新成立一个部门,就要再多伸一只要报表的手,以往有的旧部门,为了缓解审美疲劳,又会变着花样的再改良一些报表,这些报表是有用的没用都会事无巨细。看着年轻的内勤小妹,憔悴的面容上写着:我的世界没有诗和远方,只有Word和Excel。
四、案件越来越多,处理越来越复杂。
法律刑期越改越轻,证据规格越来越严,办案成本越来越高、犯罪成本越来越低,对法律的不敬畏,让越来越多的“坏蛋”敢于铤而走险。而那些在违法犯罪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司机”,早已摸清了公安机关的弱点和命门,抓不住是赚的,抓住了,“零口供”、“吃异物”、“装死”、“自残”玩的样样精通,让一线民警敢怒不敢言,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越来越猖狂的反复犯罪,导致发案率越来越高,案件越积越多。
我刚上班那会儿,处理一个人需要三四份笔录,两三张程序文书,而现在越来越注重程序正义,甚至一个案卷只有两份笔录,却有几十张程序文书。
受害人给公安机关准备了一页纸的证据,以前签个名按个手印就可以了,现在要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提取笔录、接受证据清单以证明证据来源的合法性。行政案件制作的笔录,刑事案件不做证据,需要把原笔录再找当事人再重新记录一遍,一模一样的笔录,办案民警费事劳神的把当事人找来,满满几页纸的重复制作一比笔录,其实目的就是为了换个笔录头。这种做法是不是太教条了,是不是太浪费司法资源了?
检察院和法院都是有自行侦查的权力的,而往往案卷诉讼到了检察院或法院时,有需要简单补查的内容,两个部门都会推到公安机关。我曾经就接到过法院的通知,让公安机关出具一个开庭期间找不到某某人的一行字的证明并加盖派出所的公章。谁都知道,这不是一张普通的证明,只是一个不愿担当而把责任扔给基层派出所的扯皮文书。
五、形式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
过去,对户籍前台的民警穿制服的要求不是太严格,每次我去户籍室的时候,总是记得她们和来办事的群众有说有笑的。现在不仅天天要求穿制服、不苟言笑,还要盘头,还要淡妆,还要有饮水机、老花镜、无线WiFi。当我们天天喝着烧开的自来水、开着自己的流量在手机的微信群内报送各种信息时,不免有些心生嫉妒,而户籍前台的老花镜、印泥、签字笔更是一月七八个的丢,丢了还必须立即补全,不然就要扣分。
过去户口办不了的就是办不了,能变通的户籍警也会帮着想办法找上级协调;现在户口办不了的真不敢说哪个办不了,要求越来越严苛的上级主管部门,却在面对群众投诉时,却“礼让三分”,要么让派出所负责给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要么会破例“特事特办”,上级部门回避矛盾的隐形人和不愿“麻烦粘身”的老好人,让我看到坚持原则的户籍室的女警经常被群众骂哭。每天都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哭哭啼啼回家来”,心能不累吗?
不仅是前台,派出所的值班室,困了不能躺着、歪着、斜着,不困不能玩手机、看电影、吃零食,不仅要正襟危坐,还要有专门的披红挂绿的引导员。值班就是来享受“高压”的,哪怕保证不耽误出警,也不要妄图用任何放松来排解压力,并且每天都会有监控头的抓拍通报。天天生活在死气沉沉的高压锅里,心能不累吗?
每个派出所都有警务公开栏,每一名民警的姓名、照片和手机号码都被天天挂在墙上展示,有好几次我因去看守所提讯嫌疑人需要上交手机,导致没有及时接听群众的电话而被投诉。群众电话打过来,不管你是不是因为抓人没有接听,不管你是不是因为提讯不能接听,不管你是不是因为三天没合眼无力接听,都会一个投诉打过去;而让我更累的是,上级部门不管你为什么没有接听,不及时接群众电话就要扣分,就是漠视群众疾苦的思想作风问题,要批评,要写检查。哪怕是一个机器人,也有要充电的时候,而在有些上级部门眼中,则要求一线警察必须是一个“电量常满”的钢铁侠!
六、一线警察“越跑越少”,基层派出所“有效警力不足”
因为目前派出所工作的严酷性,越来越多的年轻派出所民警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调离基层,而新毕业及新招聘的新警更是提前拒绝了派出所的橄榄枝,目前基层派出所民警年龄结构和数量与机关形成巨大反差,一般基层派出所平均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很多工作了尽20年的派出所民警,在20年前是派出所最年轻的民警,在20年后仍然是最年轻的民警,55岁以上还在出警办案的民警不足为奇。
也有很多地方部门为了应付中央“充实基层”的检查,将机关或业务大队中年纪较大的民警分流给基层派出所,牢牢攥着自己单位的“小鲜肉”不放手,甚至继续以警力分流缺少人手为由争抢应届毕业生。部分“下派锻炼”的机关警力,更是因为工资福利、人事关系、考核评定都在原单位,始终认为自己是待不长的“临时工”,不学业务,不干工作,天天细数重回机关的日子。因此,看似有的派出所人员众多,其实都是“老弱病残”,无生机无活力,一线派出所并不是警力不足,而是“有效警力不足”。
总之一句话:好看的不实用、实用的不好看。当部分上级机关在制定和执行措施都在忙于脱责和追求看上去很美的务虚的时候,不仅人民群众不满意,基层民警也会越来越累!
一线警察虽牢骚颇多,但在大是大非上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身份,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他们都在努力坚持、砥砺前行。有牢骚,是因为他们还爱这个职业,还想这个行业越来越好。每当看到那些上一秒还在发着牢骚,下一秒有警立即出发的一线民警,我不禁想到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我是警察,我有我的责任!
- 上一篇:湖北公安厅要求加强民警休假和身体检查 2018/4/13
- 下一篇:热心警察处理纠纷 却缺少一个执法记录仪维护自身权益 2018/4/9